第三十一章 独占鳌头(下)

    第三十一章 独占鳌头(下) (第2/3页)

都赞同的连连点头,刚才他们初见此词,也都是惊艳非常,似乎只有苏师的“大江东去”,方可与之相比。

    苏轼更是将这首《青玉案》连读数遍,似要牢牢的记在心中。

    他这辈子作词无数,可也只有最为得意的几首佳作,才能与这首元夕词比肩。

    台下的众人看到这首《青玉案》,先是一片寂静,紧接着轰然叫好。

    “千古绝唱!千古绝唱啊!”

    有人高声欢呼。

    有人低声吟唱。

    更有人为诗中的意境喜极而泣。

    明月楼上,李清照轻声将青玉案诵读一遍。

    而当读到最后一句时,她猛然转身震惊的向柳清心道:“柳姐姐,这首词是写给你的!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我知道!”

    柳清心这时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,眼泪如断线的珠子般不停滴落。

    她与宁复自幼订婚,中间因故解除婚约,本以为这辈子已成陌路,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,最终还是再续前缘。

    两人分分合合,终是走到一起,可不就应了那句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吗?

    周围的少女们细品词中韵味,一时间对柳清心已经不仅仅是“羡慕”二字能表达的了。

    只凭这首词,柳清心的名字说不定可以随之流传千古。

    至于那个蔡姓少女,这时一个人背对众人,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?

    这时只见高台上的苏轼站了出来,对着台下的众人高声道:“今年独占鳌头者已经决出,京城宁复何在?”

    终于要见到这首千古绝唱作者的真容,台下众人也全都激动起来,甚至连台上的苏轼与苏辙等人,也全都四处寻找着这位大才子。

    “宁复在此!”

    人群中传出一个清朗的声音。

    无数道目光全都看向发声的位置,只见在人群中间,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年站在那里,面对这么多人的注视,少年却是神情淡定。

    宁复迈步走向高台,前面的人群自动向两侧分开,为他让出一条通行的道路。

    “竟然是个少年!”

    台上的苏轼等人再次震惊。

    “是他!”

    苏辙却惊呼一声,他终于认出了宁复。

    “子由你认识他?”

    旁边的苏轼闻言,也不禁好奇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和他只见过一面,不过章子厚好像和他很熟。”

    苏辙犹豫了一下回答道。

    听到章惇这个老友的名字,苏轼感叹道:“章子厚有识人之能!”

    宁复这时来到台前,一步步登上高台。

    “在下宁复,拜见苏学士、各位评判!”

    宁复向苏轼等人行礼道。

    “好一个少年才俊!”

    苏轼再次打量了一下宁复,随即再次夸赞道。

    “宁复,这道青玉案真是你自己所写?”

    苏辙这时却忽然开口问道,他总感觉宁复和章惇的关系不一般,连带着对宁复参加诗会的动机也产生了怀疑。

    “启禀苏侍郎,这首词是在下写给新婚妻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