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九零章 事了拂衣去

    第二九零章 事了拂衣去 (第3/3页)

知道的下人可以抹杀,可对于高力士、陈玄礼之类,就是他作为新皇,在处理时也多有忌讳。

    “陛下,莫要劝臣了。基于年少时的情义,臣做不到对杨玉环坐视不管。而今,既然太上皇有意让臣将这一盆污水接了,那臣就不得不接。”

    “事到如今,臣也知道,唯有臣不进朝堂,才有可能将这一盆污水埋葬了,而不是让臣的名声从此遗臭万年。”

    徐义肯定是不能当着新皇承认自己早就谋算他小妈的事,该辩解还是要辩解的,甚是话里话外的点名了这是自己拥立他上位,而让太上皇设计了。

    徐义也清楚,即便是新皇,恐怕也未必就希望自己陪着他回长安······

    所有的事情,就这样一步步把形势推到了这一步,徐义蓦然回首,才发现根本就没有任何转换的余地。

    也罢,或许这样的结局,对大盛,对自己,未必就不是好事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一事相求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“爱卿,莫说一事,就是千事,万事,只要是朕所能做到的,朕都应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这次平叛之战,火器以及陇右军的战力,已经得到了明证,应该说是众所周知了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,臣献火器于太上皇,本意就是推广火器,以火器营造装备军伍,从而达到朝廷节制地方军伍的效果。”

    “当初的条件不允许,或者说大家对火器的信任度不够。如今,有了这次战事的明证,想必国朝对于火器会有一个新的看法。”

    “臣不适合久居长安了,所以臣想向陛下讨要一个恩准,准许臣筹建秦州学院,以教授大盛军将为目的,以传授火器使用为目的,以保我大盛江山永存为目的!”

    就这样被人坑了,既然无力回天,徐义自然就得为自己做些考虑了。

    当然,徐义并不是担心。平叛作战中的将帅,郭子仪、李光弼等人对自己还是忠诚的,关键是,火器才是这次大战的利器。

    而火器的工匠,那都是自己的门徒。

    既然这是事实,徐义以为,新皇不会在意一个不在参与朝事的郡王,为这个王朝培养可用的将帅。

    关键,在这个时候,徐义认为新皇不会拒绝他得要求,就是太上皇也不会拒绝他的要求······谁不担心徐义会恼怒,从而走安禄山刚刚走过的路?

    新皇回长安了,同时,新皇颁布了徐义拒绝回长安,新皇刺封秦州王主秦州学院,为王朝培养将帅的诏令······

    一时哗然。

    然而,也是因为徐义这样拒绝在朝堂为官的做法,让徐义的名望更加被天下的有识之士赞扬······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

    秦州王,才是真正的名臣典范!

    (完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