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酝酿

    第三十六章 酝酿 (第2/3页)

怕谢万会行当年司马懿所做之事,政权无非是兵,财,人,粮,谢家土地多不缺粮,人才也有,就缺兵和财,很多数量的兵和天文数字的财,一旦有宝藏,一切便可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有钱可以赈灾,有钱可以募兵,招募北方流民,制造军备,有钱能做的事情太多了。

    如果有个人能打败谢万,然后能得到宝藏,自己就会出山,重整山河,把谢家拉入正轨,这就是谢安的打算。

    有谢万有宝藏,谢家将更猖狂,谢安不想看到,哪怕最后能改朝换代。

    有谢万没宝藏,谢家野心大于实力,就像现在一样,迟早万劫不复,谢安想改变现状。

    没谢万有宝藏,自己出山收拾残局,谢家如日中天,又温润如玉,这是最好的结局。

    万一没谢万了,宝藏也没得到,那自己出山之后,只能让谢家低调做人,等待时局变化。

    丁胜并不像他对赵川说的那样,被谢安逼迫,事实上,他不仅武艺出众,而且极富谋略,乃是谢安最心腹之人。

    在复杂的心思之下,丁胜看完赵川完成了四式十六招的刀法,心中暗自点头。

    几年前他就注意到赵川不同寻常,就算处理街坊邻里的小事,也颇有大家风范,于是刻意结交。现在他的进步果然神速,已经得到苻坚的看中。

    假以时日,必将一飞冲天。

    正在丁胜传授给赵川自己自创的绝技时,一些有野心的人也在酝酿一件大事。

    风暴的中心正是藏有冉闵宝藏的洛阳!

    洛阳乃是北方的中心,有着辉煌和灿烂的历史,只不过此时的洛阳却不是它辉煌的时候。

    当年匈奴人攻破了洛阳,灭掉了西晋,衣冠南渡,流亡的司马家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)建立了东晋。

    此时洛阳在匈奴人手上。

    后来羯族的石勒又灭掉了匈奴人建立的汉,占领了洛阳,洛阳就落到羯族人手上。

    然后冉闵建立了冉魏国,冉魏又得到了洛阳,洛阳又回到汉人手里,但却不是在东晋司马家手上。

    冉魏灭亡以后,一个叫周成的人,是冉闵手下大将,占据着洛阳,趁着天下大乱当起了洛阳的土皇帝。

    氐族人的秦国,鲜卑慕容家的燕国,司马氏的晋国,彼此间犹如东汉末年的三国一样相持不下,这周成竟然美美的在夹缝中当土皇帝当得有滋有味。

    不过他逍遥自在,有些人却是看不下去。比如羌人姚襄。

    说起这个姚襄,也是奇人。

    姚襄乃是羌人,自幼有很高的名望,雄武盖世,好学博能,以才能见识著称。一言以蔽之,此人乃是两晋异族刘玄德,只是未遇诸葛亮。

    之前羌人和氐人都是名义上忠于晋国司马氏的。

    然后羌人的姚家和氐人的苻家抢关中,没抢赢。于是姚襄投降了东晋,东晋把姚襄安置在谯城(今安徽亳州)。

    由于他太拉风了,引起同僚中军将军、扬州刺史殷浩的嫉妒,殷浩派人刺杀姚襄,结果刺客被其感化(史书说的,作者君也觉得很离谱),告诉了姚襄殷浩的阴谋。

    两人怨恨就此结下。

   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,殷浩看下药迷不翻妹子,那干脆就请山鸡啊浩南啊什么的出马吧。

    他带大军攻打姚襄,结果大败,还被反杀。姚襄斩杀擒获上万人。

    一不作二不休的姚襄大张旗鼓渡过淮河,驻扎在盱眙(今江苏盱眙),招募难民,军队已经达到七万人。

    分设守宰之官,勉励督促农桑,俨然自己当老大的做派。

    随后他派使者到东晋都城建康,陈述殷浩的罪状,并自表谢罪。

    这跟渣男推了妹子说我一定会对你负责是一个态度。表面忠诚,心里已经在寻找下一个目标。

    东晋朝廷吃了大亏,但又是无可奈何,只得罢免殷浩,捏着鼻子认了眼皮底下的叛乱,名义上是自己的地盘,实际上无异于国中之国。

    此时姚襄已经把目标盯到了北方的洛阳。姚襄是北方人,在离东晋如此近的地方,用朝不保夕来形容都不为过。

    他可不认为吃了东晋的鲜嫩豆腐,对方就会放过他。这就是姚襄和苻坚所选择的不同道路了,苻坚的皮是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