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纯真年代

    第十六章 纯真年代 (第2/3页)

说的遭遇不同,林子轩在诗歌上得到了不少的赞誉,《当你老了》和《一代人》被认为是近期极为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    90年代华国诗歌开始走下坡路,诗歌比小说更需要灵感和激情。

    一首高质量的诗歌可能需要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写出来,当激情耗尽,理想不再,诗人也需要生活,也要面对现实。

    在物质贫乏的年代,年轻人喜欢诗歌,喜欢写诗,因为诗歌代表着理想。

    一旦进入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就不会再有伟大的诗人了,吃饱喝足之后写出来的诗歌没有生活,只有无病呻吟。

    “所以说,诗人就要贫穷,贫穷才能写出好诗来。”林子轩总结道,“诗人在快饿死的时候一定特有生活,特感慨,绝对会写出惊世之作。”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要把你饿上几天才能写出诗歌来?”慕姗姗打量着林子轩,似乎真想把林子轩饿上几天试试看。

    “怎么可能,我和他们不一样,天才不需要生活。”林子轩赶忙说道。

    “不需要生活你拉我来酒吧干嘛?你不是说要来体验流行文化么?”慕姗姗反问道。

    周六晚上,他们在一家酒吧里坐着,想要体验京城的流行文化。

    京城的酒吧和歌舞厅大多在后海公园附近,旁边有京城戏剧学院,还有小吃一条街,是青年人常来闲逛的地方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的酒吧很简单,没有调酒师,也没有那么多花样,就是听音乐喝啤酒的地方。

    爱玩闹的青年会去歌舞厅,喜欢清静的则来到酒吧。

    “咱们怎么说也是文艺工作者,肩负着引领人们群众正确文艺观的重任,有必要深入实地的考察一下当下青年人的文艺生活,看看是不是健康,有没有不良嗜好。”林子轩一本正经的说道,“怎么考察呢?当然是融入其中啦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给自己戴高帽吧,你是少儿栏目组的,应该去幼儿园和小学考察,和小朋友打成一片,成为知心大哥哥。”慕姗姗取笑道。

    “那你就是知心大姐姐,咱俩谁都跑不掉。”林子轩不甘示弱道。

    “我可是要到国外旅游的人了,跑的远远的,你想抓都抓不到。”慕姗姗得意道。

    “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