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 亦师亦友

    第二十七章 亦师亦友 (第2/3页)

 王铎方方正正的脸上,有着几缕胡须,脸上带着微笑,看着走进来的郑勋睿。

    郑勋睿连忙稽首行礼。

    “学生清扬拜见恩师。”

    “免礼,清扬小友,坐下说话吧。”

    郑勋睿吃了一惊,王铎竟然称呼他为小友,要知道此时的王铎,已经接近不惑之年,比他郑勋睿的父亲郑福贵小不了多少,在他的面前完全是长辈和恩师。

    “恩师如此厚爱,学生诚惶诚恐。”

    王铎看着郑勋睿,眼睛里面露出的是审视的目光,这是长辈对晚辈的态度,郑勋睿毕竟年轻,可以说才刚刚起步。

    “清扬,不必客气,你之文章,我很是赞赏,尽管外面穿的纷纷扬扬,都是叫好的,但作为你的老鼠,我也要指出其中之不足。”

    “学生聆听恩师指点。”

    “文章气势磅礴,运转大气,一气呵成,的确不失为一篇经典文章,可我朝对读书人之要求,重在务实,文章制种,不仅要展现出来一往无前之气势,更要提出实实在在之见解,这才是空前绝后之文章啊。”

    郑勋睿内心叹服,翰林院庶吉士果然不简单,何况是足足六年的庶吉士,看问题非常准,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,重在呼吁和赞叹,没有提出实实在在的治理国家的方案,这与明末八股讲究策论是有所违背的,策论就是要针对现实提出真知灼见,特别是在乡试、会试和殿试的时候,尤为重要,厉害的主考官,不会完全沉迷于花样锦簇的文章之中,而会看文章是不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,是不是提出了什么真知灼见。

    归根到底,也就是于朴实之中见光华。

    王铎说出这番话,其实是在提醒他郑勋睿,在接下来的府试和乡试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学生感谢恩师之提醒,一定铭记在心。”

    “孺子可教也,不错不错,十五岁的年纪,如此之谦逊,难得难得。”

    王铎笑着站起身来,背负双手,一边踱步一边辇开了。

    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,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来了终不悔,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”

    王铎念诗的时候,郑勋睿头上冒出了冷汗,这是他抄袭的诗词,尽管说是绝世名篇,可在如此气氛之下,实在不合适。

    “清扬,你能够随口吟出此等绝妙诗词,不简单了,我就有些奇怪了,你小小的年纪,对于这男女之事,竟然有如此深刻之认识,人生若只如初见,可谓是一语道尽男女之恩爱之情啊,这首诗传遍江宁县,想必马上也要传遍南直隶,如此深厚之情感认识,日后你岂不是要迷倒无数的姑娘啊。”

    郑勋睿的冷汗已经流下来,他用袖子偷偷的擦去额头上的汗滴。

    这个动作被王铎看见了。

    “我还听说,你对于县试案首不在乎,对于作出这等绝妙诗词也不在乎,可有此事。”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