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公卷十四(起十年,尽十八年)

    文公卷十四(起十年,尽十八年) (第1/3页)

    文公卷十四(起十年,尽十八年)



    十年,春,王三月,辛卯,臧孙辰卒。



    夏,秦伐晋。谓之秦者,起令狐之战,敌均不败,晋先昧以师奔秦,可以足矣,而犹不知止,故夷狄之。



    楚杀其大夫宜申。○自正月不雨,至于秋七月。公子遂之所招。及苏子盟于女栗。○女,音汝,本亦作汝。



    冬,狄侵宋。



    楚子、蔡侯次于屈貉。鲁恐,故书,剌微弱也。○屈貉,居勿反,又音厥;下麦,又户各反,二传作“厥貉”。



    十有一年,春,楚子伐圈。○圈,求阮反,一音卷,《说文》作“圈”,《字林》臼万反,二传作“麋”。



    夏,叔彭生会晋卻缺于承匡。



    秋,曹伯来朝。



    公子遂如宋。



    狄侵齐。



    冬,十月,甲午,叔孙得臣败狄于咸。狄者何?以日,嫌夷狄不能偏战,故问也。○咸音咸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以日”至“问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《春秋》之例,偏战日,诈战月,夷狄不能偏战,今而书日,故执不知问。



    长狄也。盖长百尺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盖长百尺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何氏盖取《关中记》云“秦始皇二十六年,有长人十二,见於临洮,身长百尺,皆夷狄服。天诚若曰:勿大为夷狄行,将灭其国。始皇不知,反喜。是时初并六国,以为瑞,乃收天下兵器,铸作铜人十二象之”是也。其文《穀梁》、《左氏》与此长短不同者,不可强合。



    兄弟三人,言相类如兄弟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言相类如兄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别之三国,不相援助,是以知其非亲兄弟。



    一者之齐,一者之鲁,一者之晋。不书者,外异也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不书者,外异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案上文“狄侵齐”,而云不书者,盖以为侵齐之狄,非此等也。



    其之齐者,王子成父杀之;其之鲁者,叔孙得臣杀之。经言败,杀不明,故复云尔。○复,扶又反。则未知其之晋者也。其言败何?据败者,内战文,非杀一人也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败者”至“人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以《春秋》之义,内鲁为王,王王於诸侯无敌之义,但当战,战则是内败之文;言败某师,则是内战之文。今敌其一人而言“败狄于咸”,作内战之经,故难之。



    大之也。长狄之三国,皆欲为君。长大非一人所能讨,兴师动众,然后杀之,如大战,故就其事言败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长狄”至“为君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各之一国故也,何者?虽非兄弟,若不为君,群行亦得,即“长人十二,见於临洮”是也。



    其日何?据日而言败,与公子友败莒师于犁同,非杀一人文。○犁,力知反,又力兮反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据日”至“人文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僖元年“冬,十月,壬午,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,获莒挐”,传云“莒人闻之曰:‘吾已得子之贼矣。’以求赂于鲁,鲁人不与。为是兴师而伐鲁,季子待之以偏战”是也。



    大之也,如结日大战。其地何?大之也。如大战,故地。何以书?记异也。鲁成就周道之封,齐、晋霸尊周室之后,长狄之操,无羽翮之助,别之三国,皆欲为君,比象周室衰,礼义废,大人无辅佐,有夷狄行,事以三成,不可苟指一,故自宣、成以往,弑君二十八,亡国四十。○行,下孟反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鲁成就周道之封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周公相成王而致太平意,封于鲁,故云尔。



    ○注“齐晋”至“之后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晋文、齐桓皆率诸侯尊事天子,此是齐、晋之君子孙,故云尔。



    ○注“长狄”至“之助”解云:谓执持此意也。



    ○注“事以三成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长狄之三国,共成其异是也。言不可苟指一者,明知其异,亦不苟指一事而已。



    ○注“故自宣成”至“四十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案今《春秋》之经,自宣、成以下讫于哀十四年,止有弑君二十,亡国二十四,则知此注误也。宜云弑君二十也,“八”是衍字;亡国二十四也,作“四十”者错也。其杀君二十:即宣二年“赵盾弑其君夷獆”;四年“归生弑其君夷”;十年“夏徵舒弑其君平国”;襄二十五年“崔杼弑其君光”;“吴子谒伐楚,门于巢卒”,为巢人所弑;二十六年“卫甯喜弑其君剽”;二十九年“阍弑吴子馀祭”;三十年“蔡世子般弑其君固”;三十一年“莒人弑其君密州”;昭八年陈招杀偃师;十一年“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”;十三年公子比杀其君虔,弃疾杀比;十九年“许世子止弑其君买”;二十三年吴杀胡子髡、沈子楹;二十七年“吴弑其君僚”;定四年蔡杀沈子嘉;十三年“薛弑其君比”;哀六年齐陈乞弑其君舍之属是也。其灭国二十四者:宣八年楚灭舒蓼,十二年楚灭萧,十五年晋灭潞氏,十六年灭甲氏及留吁,成十七年楚灭舒庸,襄六年莒人灭鄫,齐灭莱,十年遂灭逼阳,十三年取诗,二十五年楚灭舒鸠,昭四年遂灭厉,八年楚灭陈,十一年楚灭蔡,十七年晋灭贲浑戎,二十三年胡子髡、沈子楹灭,二十四年吴灭巢,三十年吴灭徐,定四年蔡灭沈,六年郑灭许,十四年楚灭顿,十五年楚灭胡,哀八年宋灭曹之属,是其二十四也。然则三国变异,起自今年,而注者所以不言自今以后,而言自宣、成以往者,盖以文公之年,巳过半以后,既不得其初,故遗去,其实楚人灭庸,宋弑处臼,莒弑庶其之属,皆由此祸耳。或者弑君二十八,亡国四十者,《春秋说》文。其间亦有经不书者,故不同耳。



    十有二年,春,王正月,盛伯来奔。盛伯者何?失地之君也。何以不名?兄弟辞也。与郜子同义。月者,前为鲁所灭,今来见归,尤当加意厚遇之。



    [疏]“盛伯者何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欲言诸侯,不见存文;欲言大夫,而经书伯,故执不知问。○“何以不名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桓七年夏穀伯绥、邓侯吾离来朝之下,传云“皆何以名?失地之君也”,是以此处见道失地之君,即责云“何以不名”。然则何氏此处不言据穀、邓名者,正以僖公二十年“郜子来朝”之下,巳注讫故也。



    ○注“与郜子同义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僖二十年“郜子来朝”,传云“郜子者何?失地之君也。何以不名?兄弟辞也”,何氏云“郜,鲁之同姓,故不忍言其绝贱,明当尊遇之,异於穀、邓也。书者,喜内见归”是也。然则言同义者,谓尊遇兄弟异於他姓,是以不忍言其名,不谓朝奔之文相似。



    ○注“月者”至“遇之”。解云:正以穀、邓、郜子之属皆书时,此特书月,故须解也。言前为鲁所灭者,即庄八年“夏,师及齐师围成,成降于齐师”,传云“成者何?盛也。盛则曷为谓之成?讳灭同姓也”是也。



    杞伯来朝。



    二月,庚子,子叔姬卒。卒者,许嫁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卒者,许嫁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旧本皆无此注,且理亦不须,疑衍字。



    此未適人,何以卒?许嫁矣。妇人许嫁,字而笄之,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。其称子何?据伯姬卒,亦许嫁不称子。



    [疏]“此未”至“以卒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叔姬无所系,故知未適人也。



    ○注“据伯”至“称子”。解云:即僖九年“秋,七月,乙酉,伯姬卒”是也。



    贵也。其贵奈何?母弟也。不称母妹而系先君言子者,远别也。礼,男子不绝妇人之手,妇人不绝男子之手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礼男”至“之手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《既夕礼》及《丧大记》皆有此文。



    夏,楚人围巢。



    秋,滕子来朝。



    秦伯使遂来聘。遂者何?秦大夫也。秦无大夫,此何以书?贤缪公也。何贤乎缪公?据聘不足与大夫,荆人来聘是也。○使遂,二传作“术”。缪,音木。



    [疏]“秦伯使遂来聘”。解云:《左氏》、《穀梁》皆作“术”字。经亦有作“术”字者,疑“遂”字误。○“遂者何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欲言微者,书名见经;欲言大夫,不录其氏,故执不知问。



    ○注“荆人来聘是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庄二十三年夏,“荆人来聘”,传云“荆何以称人?始能聘也”是也。



    以为能变也。其为能变奈何?惟諓諓善竫言。諓諓,浅薄之貌。竫,犹撰也。○諓諓,徐在浅反,又子浅反,又音笺,《尚书》作“截”,浅薄貌也;贾逵注《外传》云“巧言也”。善竫,在井反,撰也;本或作“讠扁”,皮勉反,又必浅反;本作“譔”,七全反,又仕勉反。



    [疏]“惟諓諓善竫言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谓其念有浅薄之善而撰其言也。



    俾君子易怠,俾,使也。易怠,犹轻惰也。○俾,必尔反,注同,使也。易,以豉反,注同。惰,大卧反。



    [疏]“俾君子易怠”。解云:能撰善言,故谓之君子。言使此君子易为轻惰,何者?自恃其善,而欲慢人以自尊矣。



    而况乎我多有之,惟一介断断焉,无他技。一介,犹一?。断断,犹专一也。他技,奇巧异端也。孔子曰:“攻乎异端,斯害也巳。”○一介,古拜反,一介犹一?也,《尚书》音古货反。断断,丁乱反,专一也,注同。技,其绮反。?,古爱反。奇,其宜反,本又作“琦”,同。



    [疏]“而况”至“有之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我,谓秦伯也。言况於秦伯之怀,其善言无算,故曰多有之。○“惟一”至“他技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秦伯之善,虽曰无算,若思念之,皆是一?专一之事,更无奇巧异端之术。言其醇粹其善无择矣。



    ○注“断断”至“异端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郑注《大学》云“断断,诚一之貌也。他技,异端之技也”,是与此合。



    其心休休,休休,美大貌。○休休,许虬反,美大貌。能有容,能含容贤者逆耳之言。是难也。是难行也。秦缪公自伤前不能用百里子、蹇叔子之言,感而自变悔,遂霸西戎,故因其能聘中国,善而与之,使有大夫。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此之谓也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秦缪”至“言之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事在僖三十三年。



    冬,十有二月,戊午,晋人、秦人战于河曲。此偏战也,何以不言师败绩?敌也。曷为以水地?以水地者,谓以水曲折,起地远近所在也。据战于泓不言曲。○折,之设反。



    [疏]“此偏战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以其书日,故知之。



    ○注“据战于泓不言曲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僖二十二年冬,“宋公及楚人战于泓,宋师败绩”是也。



    河曲疏矣,河千里而一曲也。河曲流,以据地明,故可以曲地,因以起二国之君,数兴兵相伐,战无已时,故不言及。不别曲直,而地以河曲,明两曲也。○数,所角反。不别,彼列反,下同。



    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运。帅帅师者,剌鲁微弱,臣下不可使,邑久不脩,不敢徒行,兴师厉众,然后敢城之。言及者,别君邑臣邑也。○运,二传作“郓”后皆尔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书帅”至“城之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如此注者,正见隐七年“夏,城中丘”之属,皆不言帅师故也。言臣下不可使者,即上八年“公孙敖如京师,不至复。丙戌,奔莒”,传云“不至复者何?不至复者,内辞也,不可使往也”之属是也。



    ○注“言及”至“邑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见昭五年“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”,彼传云“其言及防兹来奔何?不以私邑累公邑也”,何氏云“公邑,君邑也。私邑,臣邑也。累,次也。义不可使臣邑与公邑相次序,故言及以绝之”是也。



    十有三年,春,王正月。



    夏,五月,壬午,陈侯朔卒。不书葬者,盈为晋文讳也。晋文虽霸,会人孤以尊天子,自补有馀,故复盈为讳。○盈为,于伪反,下文“盈为”、“为周公”皆同。复,扶又反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不书”至“盈为讳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盈者,相接足之辞。晋文於僖二十八年之时,此朔之父陈侯款夏六月卒,至冬末未葬,而晋文会诸侯於温,经有陈子,是强会人孤,令失子行,亦是文公耻之,是以《春秋》遂卒,竟不书款葬,深为文公讳也。今若款之子陈侯朔书葬,则文公之恶还见,是以此处须去朔葬,使若陈国之君例不书葬然,故言盈为晋文讳。故僖二十八年夏,“陈侯款卒”之下,注云“不书葬者,为晋文讳,行霸不务教人以孝,陈有大丧而彊会其孤,故深为耻之”是也。



    邾娄子蘧篨卒。○蘧篨,其居反;下直居反。



    自正月不雨,至于秋七月。公子遂所致。



    世室屋坏。世室者何?鲁公之庙也。鲁公,周公子伯禽。○世室,二传作“太室”。



    [疏]“世室者何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欲言君寝,於例不书;欲言宗庙,未有世室之名,故执不知问。



    周公称太庙,鲁公称世室,群公称宫。少差异其下者,所上尊周公。○大庙,音泰,下同。



    [疏]“周公称大庙”。解云:即僖八年“禘于大庙”,文二年“大事于大庙”是也。○“鲁公称世室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此经是也。○“群公称宫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武宫、炀宫之属是也。



    ○注“少差”至“周公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正以庙者,尊卑达名,鬼神所居之称。今此称异其名,知上尊周公故也。



    此鲁公之庙也,曷为谓之世室?世室犹世室也,世世不毁也。鲁公始封之君,故不毁也。



    [疏]“世室犹世室也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言谓之世室者,犹世世室也。



    周公何以称大庙于鲁?据鲁公始封也。封鲁公以为周公也。为周公故,语在下。周公拜乎前,鲁公拜乎后。始受封时,拜于文王庙也。《尚书》曰“用命赏于祖”是也。父子俱拜者,明以周公之功封鲁公也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尚书”至“於祖”。解云:《甘誓》文也。



    曰:生以养周公,生以鲁国供养周公。○以养,馀亮反,注皆同。供养,九用反,下同。死以为周公主。如周公死,当以鲁公为祭祀主。加曰者,成王始受其茅土之辞。《礼记·明堂位》曰:“封周公於曲阜,地方七百里,革车千乘,盖以为有王功,故半天子也”。○死以为,如字,注“死以为周公主”同。乘,绳证反。王,于况反。



    [疏]注“加曰”至“之辞”。



    ○解云:即《周书·作洛》篇曰“封人社壝,诸侯受命于周,乃建大社于国中,其壝东青土,南赤土,西白土,北骊土,中央衅以黄土。将建诸侯,凿取其一面之土,苞以黄土,苴以白茅,以为社之封”,孔氏云“王者封五色土为社,建诸侯则各割其方土与之,使立社,焘以黄土,苴以白茅。茅取其絜,黄取其王者覆四方”者,是其茅土之文耳。



    ○注“盖以”至“子也”。解云:正以天子千里,方百里者百;周公七百里,方百里者四十九,大判言之,故得言半天子矣。



    然则周公之鲁乎?曰:不之鲁也。封鲁公以为周公。主然则周公曷为不之鲁?据为周公者,谓生以养周公,死以为周公主。周公不之鲁,则不得供养为主。欲天下之一乎周也。周公圣人,德至重,功至大,东征则西国怨,西征则东国怨。嫌之鲁,恐天下迥心趣乡之,故封伯禽,命使遥供养,死则奔丧为主,所以一天下之心于周室。○乡,许亮反。

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